笔随意转 字由心书 记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洪生

 时间:2020/3/8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315

 健康公益网山东史云鹏讯  在江城晚报书画院主办的2011年第三届本土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上,一幅以“汉庭文物迁固重,晋室门才王谢多”为内容的隶书对联使记者驻足良久。就这样,记者有幸认识了这幅作品的主人--率性且斯文的书法家刘洪生先生,并从心里对刘洪生先生的字有了几分崇尚的另眼相看。


 说实话,在未读刘洪生先生的作品之前,记者对刘洪生先生一无所知,尽管他的作品曾入展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书展,并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等专业报刊上发表;多次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5周年纪念书画展、《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书画展、《孺子牛研究会》书画展上获得金奖,还曾获得过全国“文人书画百强”“影响卓著的红色艺术家”“2010年吉林市杰出青年艺术家”的殊荣,但是,由于刘洪生先生做人低调,使得他本该有“名”却至今还没有“名”起来。


 客观的说,刘洪生先生的书法很有根基。这与他“以临池为日课”不无关系。他说:“书学之路很是简单,却又是最吃功夫;此道无捷径可走,若不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苦攻劳顿则断然不成”。刘洪生先生6岁学书,至今已二十余年,且多拜名家为师,后得鞠稚儒先生指教,书艺日进。刘洪生先生学书始临唐楷以求其则,曾沉酣于颜、欧、褚等诸家;心摹手追、孜孜以求后转摹北碑以奠其基,继而摹篆隶以溯其源,兼窥行楷以通其情。所以,从刘洪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厚的传统功力。


 最可喜的是刘洪生先生学古而不拘于古。我们既可以从他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传统书法之风韵,同时又能看到他独有且鲜明的个性表达。比如他的隶书作品,便是将楷、隶、篆、行等多种风格揉合其中,于法度之中见创新,与创新之中显法度,颇具新意。细观他的隶书作品,你会找到隶书所具有的古穆、宽博、雄浑、劲健、空灵的综合美,并从中发现令人眼前一亮的“雄奇质朴、气势峻迈”的书之风景。刘洪生先生写隶书用笔沉劲、布白疏宕,颇有神韵。


 罗丹说:“艺术就是忘情”。所以才有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情感爆发与生命的宣泄。尽管刘洪生先生偏爱的不是狂草,而是隶书,但是,几张宣纸、一方石砚、一支毛笔就可以让他痴醉于几案而不知天下春秋寒暑之变化。他说:“书法对于我既 是苦趣,又是乐趣,我就是这样一天天在反反复复中走过,仿佛月亮在每日中的轮回。”也正因如此,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收获,才使我们有了明天的期许。


 记者有幸赏见了刘洪生先生的创作过程。他的创作过程很是与众不同,只见他书写之前在凉台上走来走去,时而低头看地,时而抬头看天,继而两眼微眯久久地停留在宣纸之上......突然,他那雕塑般的手臂拿起毛笔尽情挥洒--轻重、徐疾、肥瘦、动静,以及墨色的浓淡、枯润的变化尽在掌握之中,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作品顿时展现在眼前。刘洪生先生告诉记者,书写前的独步、凝视,都是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他是在找心境、找感觉,并让这种心境和感觉产生内在相碰撞的联系。他说,这种感觉很曼妙、很惬意、很痴醉。也只有如此,他才会找到创作的冲动,才能书写出让自己都心动的作品。

 谈到此处,刘洪生先生很是动情,他说,他创作“汉庭文物迁固重,晋室门才王谢多”那幅隶书对联时,可以说是备受折磨。一天中他曾写过多幅,但是无一可以示人。后来,他干脆下楼去散步。可就是在下楼的过程中,突然久盼的那种心境和感觉出现并产生了最为

 理想的碰撞。那种等待中的“精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想象的灵光的迸发,让他转身上楼一挥而就。现在想起那种书写的快乐依然是那么的奇妙。他说,那感觉就像大夏天喝凉啤酒,很爽、很透、很舒服...

 看刘洪生先生创作,你见不到什么大刀阔斧、舞臂挥肩的肢体语言,但你能见到他“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处非我使”的心手双畅的陶然与痴醉。

 刘洪生先生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即长跋落款。一幅作品最多曾写过400余字的长跋。他对此很是乐道。其实,这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可从这种尝试与创新中,我们却看到了刘洪生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是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就写不出与书法主体相得益彰的长跋,如果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就写不出与书法主体前后呼应的不同书体的字。记者很是认同这样的作品,因为从这样的作品中可以欣赏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层次之美,并由此使整幅作品得以升华而趋于完美。

 当然,这与刘洪生先生的勤奋和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刘洪生先生的书斋,记者看到的是大量的诗词歌赋和厚厚的古籍书帖。据他的好友介绍,刘洪生先生为了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他曾在北京多次偷偷地翻墙进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去做“旁听生”。后来被老师在课堂上抓了个正着。当时,他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没想到善良的老师竟被他的求学精神所打动。从此,他如饥似渴的在那里贪婪地汲取着文学和书法的营养......

 谈到日后的书法之路,刘洪生先生这样说:“我不知道今后我的风格是什么样,但是,我知道我会一直这样让笔随意转、字由心书地写下去,一如美的诗句。我无法停止笔尖的思绪,像无法停止的春天的雨。”

 刘洪生先生是位很有实力的书家,我们期待他成为书法名家,甚至成为书法大家。这期待不是无的放矢的幻想,而是面对刘洪生先生其人其作的理性展望。因为刘洪生先生具有这样的潜质。一是他重法度,始于戒律,临帖不辍;二是他极知性,精于定慧,善于取舍;三是他肯用心,证于心源,受命于笔;四是他善创新,妙于了悟,自成一家。                    

记者:江城晚报李春雨  刘洪生书法作品欣赏

健康公益网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健康公益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健康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我来说两句
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