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公益网 > 特色栏目 > 典型案例 > 正文
原创 产品科 上海卫生健康监督
随着电商兴起,通过网络平台购买非处方药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大家是否曾在网店看到过“皮癣一次断根”、“3天告别鼻炎”……的“神药”,这类产品往往评论区“好评如潮”,简直就是仙草良方,殊不知买到手的可能不是药,而是打着“消字号”的违法抗(抑)菌制剂。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产品中有抗菌或抑菌成分,用于人体皮肤黏膜,起到保持清洁卫生的作用,并不具有疾病治疗效果,如果使用抗(抑)菌制剂替代药品,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延误病情,要是用了添加了激素或抗生素的产品,甚至会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伤,后果很严重!
今天,卫监君就教大家从以下4个方面来鉴别,谨防买到宣称疗效的违法抗(抑)菌制剂,帮助广大消费者对打着“消字号”又宣称疗效的“神药”say no !
315
1
疗效宣传区别
网页上越是吹嘘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或者有“药到病除”“X天根治”“无效退款”等绝对化用语的,就越是要留个心眼,此时要牢牢记住本次购物的目标是药品,不要被广告词和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吸引了注意力!!!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宣传疗效。国家明文规定抗(抑)菌制剂不得用于破损皮肤或黏膜,不得用于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黏膜、肛肠等特定部位,也不允许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等药物成分。
违法抗(抑)菌制剂常见的宣传疗效用语和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绝对化用语
宣称治疗多种疾病
宣传足部等禁用部位
虚假对比,宣传疗效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15
2
批准文号区别
在产品详情页里,仔细找一下产品批准文号,通常要滑到页面的底部。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取得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平台上公示信息均为“卫消证字”;药品需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注册证书》,平台上公示的为“国药准字”。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15
3
平台消费提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电商平台已在抗(抑)菌制剂产品详情页面显示消费提醒:“消字号产品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不能宣称医疗、美容作用,也不具备治疗效果”。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15
4
经营资质区别
药品零售企业需取得相关资质,且须在网站或经营活动的主要页面显著位置公示《药品经营许可证》,而抗(抑)菌制剂的经营无需许可,网络上的经营者既有单位又有个人。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题
最后,卫监君再次提醒大家,若出现身体不适,首选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治疗,如需在网上购买药品,请擦亮双眼,谨慎挑选,切莫把抗(抑)菌制剂当成“治病良方”,以免延误病情。
供稿:胡丹丹
原标题:《卫生监督告诉你 | 315消费提示——谨防网络上宣称疗效的违法抗(抑)菌制剂》
健康公益网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健康公益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健康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