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公益网 > 新闻 > 访谈 > 正文
百姓头条讯 高幸博,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三级警督,2003年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现任登封市公安局大金店派出所指导员。2015年底被选派到大金店镇毕家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高幸博同志参加工作16年来,长期扎根基层,特别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后,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认真贯彻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安排部署,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两委班子、带党员队伍,抓产业、稳脱贫,抓乡风、促和谐,使毕家村于2016年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如今的毕家村村民觉悟提高了,邻里之间和谐了,乡风文明淳朴了。高幸博的工作也受到了省、郑州市及登封市扶贫办的肯定和表彰,连续三年被登封市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被郑州市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建党95周年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河南省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被河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17年郑州市组织的第三方核查中取得群众满意度100%的骄人业,并被中央党校主管的学习时报网征集为“第一书记”破解基层难题典型案例。
深入调查研究,“解剖麻雀”谋思路
登封市大金店镇毕家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属于山区丘陵地带,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5个生产小组,共有804户,人口3683人,面积约8平方公里。毕家村主要以耕种土地为主,全村26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常年靠天吃饭,村里没有任何企业,共有贫困户279户,2003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高幸博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后,为了准确把握毕家村贫困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高幸博同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干出成绩来”。他坚持重点把握每一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不同情况,只有找准“病根”开准“药方”,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他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他走东家串西家,认真细致的走访调研。
经过近两个月的走访调查,摸清了毕家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贫穷现状及贫困户的脱贫愿望,很快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找出了贫穷症结,找准了致贫原因和制约贫困户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定期召集村两委班子会集思广益,规划发展前景,成立了工作小组,明确了每一户贫困户的分包民警,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扶贫责任。通过层层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精准,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干、成果一起出,成效越来越明显。
着力发展产业,精准施策稳脱贫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让每一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是高幸博同志的梦想和愿望。一户脱贫容易,如何让毕家村全村200多户贫困户全面脱贫,是摆在高幸博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想,光靠输血,虽然也能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度过一时难关,但没有造血功能不行,终究跳不出贫困---帮扶---再贫困的怪圈。于是高幸博把精神扶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就业门槛低,带贫效果明显的产业作为毕家村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组织落实扶贫项目,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率先选准光伏发电脱贫路子,2016年初已为107户贫困户每户安装上了3000瓦的光伏发电设备,迎来了用电不花钱的全新时代,把剩余的电通过电网销售给当地供电部门,每户每年稳定增收3000多元,老百姓自豪的说:我们毕家村已经有百十家小型发电站了;帮助村里注册成立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每一户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他带领毕家村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的创新之路,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引进了蔬菜种植技术,建造蔬菜大棚10座,并与塔沟武校签订了有机蔬菜定点销售协议,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与河南众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导贫困群众种植优质密本南瓜。
2018年毕家村首次实验种植的12亩密本南瓜喜获丰收,为来年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高幸博和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定期入户宣传转移就业扶贫政策,2017年协调郑州市雪绒花培训机构,到毕家村举行为期10天的月嫂技能培训,毕家村贫困户积极报名,认真学习,共参加学习32人,且全部已通过考试,拿到技能证书。今年又积极协调登封市永丰技校到毕家村为贫困户培训育婴员技能,为贫困户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一块敲门砖。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10户贫困户介绍理想的工作,增加了贫困家庭收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毕家村已经由第一批确定的279户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数字变化的背后是高幸博同志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聚力乡风文明,培育新风促和谐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实现毕家村贫困户经济、精神双向脱贫的目标,提升贫困户自主脱贫积极性、激发贫困户创业致富的信念,登封市公安局投资20多万元在三卫书屋新建了文化讲堂教室,配备了空调、电脑、桌椅等设施,制定了授课计划驻村工作队在每周二都坚持在那里开展“文化大讲堂”,为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共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学习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加贫困户满意度,宣讲“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解读、观看励志电影等,让全村的群众都参与学习,不断接受新文化和新思想,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树立了新风尚;为更好地聚焦“一老一小”文化惠民,满足群众需求,邀请优秀国学讲师白雪老师的团队在我村开办了首届农村《教子有方》系列课堂,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高幸博的倡导和建议下,局党委为毕家村所有80岁以上老人每人定做一份精美的生日蛋糕,在每个老人生日的当天高幸博都会到老人家中送去市公安局的生日祝福,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每年“六一”儿童节会为全村283名小学生送上精美的书包、文具、书籍、小黄帽等礼物;扩建了原有的“三卫书屋”并采购最畅销的小学生读物800余册,配备了跳棋、象棋、围棋、书柜、空调等,为全村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儿童营养免费餐厅”;每年在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举办一场“警民联欢文艺晚会”,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贴近了警民感情,真正实现了警民一家亲,携手奔小康的良好局面,通过大力表彰评出的先进个人和带头模范,引领全村群众积极向善向好,让大家干有方向,学有榜样,营造出了心齐、劲足、气顺、向上的良好生态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优美居住环境
为了彻底改善贫困户的生活环境,提高贫困户的生活质量,驻村工作队在登封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多方奔走协调社会资金及扶贫专项资金400余万元,为毕家村30户生活条件最困难、环境最差的贫困户改造厨房、厕所、粉刷墙壁、安装门窗等,同时为了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完善,生活环境更干净整洁,对村里2035米的主干道两侧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大街小巷配备了100个垃圾桶,让村里的生活垃圾有了更好的“归处”,在村内每条街道安装110盏太阳能路灯,为毕家村村民以及上下晚自习的学生照亮了幸福路。新建了毕家村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建造了小游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极大提升了全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高幸博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时刻怀着一颗赤诚的为民情怀,他身上沾满了泥土也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1000多个日日夜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宗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公安精神,给毕家村这片干涸的土地带来了一片生机。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一名警察、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他说,只要农村、农民需要,他都会义无反顾的留下,直到毕家村全面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供稿:闫学勤
报道:李春浩
健康公益网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健康公益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健康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